你以为我不知道北上广好嘛
你以为我不想去北上广读大学嘛
北上广它是我想去就能去嘛
起码要有健康码、行程码
我非状元,状元们才不需要考虑,他们唯一的挣扎就是选北大还是选清华
我只是千万考生中最平凡的那一个,出生在普通家庭,生活在普通的小县城,就读于普通中学的普通班,考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分数
如今却承受了太多痛苦,纠结是去北上广垫底呢,还是齐齐哈尔佳木斯,亦或是填报志愿的时候最后补充一个云南农业大学兜兜底
那些在我没有填报志愿时就知道的大学,我是一个都去不了,报了也是浪费指标
那些在我上课时老师说不认真听课的,高考后去XX院校上大学,如今亦高攀不上
那些在我翻开填报志愿书看到的大学,我是一个地方也不认识,心想还有这旮沓
比如吉首大学,不知道的以为是韩国的大学,结果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西京学院,北京、南京、东京我都门清,西京?是哪里冒出来的,结果它在西安
那些我想学的,我知道的专业是一个也没有看到,一个个新专业名词映入我眼帘
那些专业名称高大上,比如信息与计算科学,又是信息,又是计算,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搞计算机研究的
可是等进入大学以后才发现,这个专业怎么设在数学系?
当时就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谁又能想到信息科学的尽头是图书馆
我们的张雪峰老师指出:不同专业的考量要素排序不同
医学、农学、艺术性专业具有就业地域性,首看地域省份
理工类的话一定要看专业排名
社会人文学科则是首先看地域,其次看学校
单看本科院校,北京(67所)、武汉(46所)、西安(44所)位列全国前三,上海(40所)、广州(37所)、南京(34所)、天津(31所)、成都(29所)、杭州(28所)
当然,高等教育资源不仅要看数量,还要看质量
今年全国第二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共147所高校入围。其中,北京独占34所,上海和南京分别为15所、13所,西安、武汉、成都及广州则各有7所,双一流高校达到2所的全国仅有18个城市
如果双一流去不了,那么根据分数,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几个专业,有针对性地填报
师范类就是就近原则,选择本省,毕业后回家当老师也很棒,医学类亦是如此
理工科则要选择经济发达板块,老家小县城大概率没有你这个专业对口的工作,经管类如果不考公务员的话也是要选择经济发达板块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毕业生收割机”深圳。36个重点城市中,深圳重点院校、非重点院校居留率(毕业后留在本市工作/在本市读书)均排名居前,平均高达75%。广州院校很多,但是被深圳虹吸,而深圳是在全国、全球吸纳人才
2021年36个重点城市居留情况 图片来源:《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
报告显示,在全国31个省份中,毕业生净流入地区仅有12个,其中流入人数超过5万人的地区仅有5个,毕业生向少数地区聚集效应越发明显
2021年36主要城市应届毕业生吸引力四象限图 图片来源:《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
从数据来看,广东(30.2万)、浙江(21.4万)、江苏(18.9万)、北京(16.5万)和上海(14.1万)承包了47%的流动毕业生,构成第一梯队;山东(9.4万)、河北(8.1万)、四川(7.8万)是第二梯队,同样吸引了大量毕业生流入
2021年31个省份流入人数及占比 图片来源:《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
根据智联招聘2021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京津冀、长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三大城市群,依然是高校人才首选流入地
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潜力和生活方式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吸引力排名第四
随着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推进,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前景
但是归根结底,如果你志在四方,想离开现在生活的小县城,想出人头地,想阶级跃迁,想要更美好的生活,那么大城市欢迎你
如果你觉得平安喜乐亦是人生,觉得老家挺好,外面闯荡太苦。以后老家公务员或当个老师就很棒,那别读工科
不可否认,全国1270所本科院校,大家终将会去其中一所开始新的人生旅途。你可能在老家读师范专业,他可能去省会城市读经管类,而我当然是在长三角读电子信息工程,彼时的我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祝各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填报志愿也就那么回事
关注
即可了解更多